积极参与国际标准制修订活动,将国内先进标准推广为国际标准,提高话语权。
这是沿海居民对抗大型石油公司的胜利,是下一代人的福音。居民和环保人士支持油企和州政府反对《华尔街日报》报道称,由于奥巴马暂停大西洋海域启动新一轮油气勘探计划,沿海居民和环保主义者很欣慰,但石油公司和一些州政府却表示反对。
另据美国地质勘探局数据,美国东海岸海域可能蕴藏1万亿立方米天然气和近40亿桶原油,西海岸海域蕴藏5000亿立方米天然气和105亿桶原油。此外,美国内政部今年1月还决定暂停实施新的联邦土地煤炭开采租约,这意味奥巴马政府始终致力于减少对传统化石能源的依赖,向清洁能源转型十二五期间,中国石化集团化采购金额累计达8000多亿元,集团化采购率超过80%,节约采购资金近300亿元,显著降低了中国石化的生产建设成本。易派客管质量,为用户提供质量监造、催交催运、到货检验、技术协助、售后服务、交易纠纷处理等一站式的服务。2004年以来,中国石化先后开展四轮战略合作,与神华、宝钢、一重等70余家国内外供应商建立紧密合作关系,促进了国内装备制造业的进步和发展。
图为,中国石化集团公司党组成员、副总经理焦方正易派客将让广大企业,特别是中小微企业,充分享受中国石化的采购资源、价格和品质保障优势,实现性价比最优采购,降低企业运营成本。双方将深化合作渠道、拓展合作领域、创新合作模式、提升消费体验,共同推动双方业务的转型升级和创新发展。首先,随着高品质资源逐步开采消耗,剩余的常规油气资源品质整体降低,80%为低品质、高风险类型。
三是加强理论研究和技术创新。未来将重点在大型盆地的新层系、新领域和海域寻找优质储量,形成东部可持续、西部快发展、海域大突破的油气勘探开发格局。与以往评价结果相比,资源数量有所减少,但可靠程度进一步提高。出席今天新闻通气会的有相关司局和事业单位的负责同志。
第三,非常规油气资源具有现实可开发价值的比例不高。以页岩气探矿权区块招标、新疆油气勘查开采改革试点为突破口,引入社会资本进入油气勘查开采市场,激发了社会投资热情,加快了油气勘查开发进程。
这是继2007年新一轮全国油气资源评价后的又一次系统的全国油气资源潜力评价,评价范围覆盖全国,包含对常规和非常规油气资源的评价。石油地质资源量1257亿吨、可采资源量301亿吨,目前的资源探明率刚超过30%,处于勘探中期。四是细化油气资源潜力评价。埋深2000米以浅煤层气地质资源量30万亿立方米,可采资源量12.5万亿立方米,累计探明地质储量6293亿立方米,探明率仅2.1%。
6月13日,国土资源部召开新闻通气会,发布2015全国油气资源动态评价成果。三是非常规油气资源潜力可观。其次,随着发展的不断深入,勘探开发对象复杂化,资源隐蔽性增强,发现难度加大,施工难度增加,对技术装备水平的要求和勘探开发成本不断提高,生态文明建设也对油气勘探开发提出更高要求。预计2030年之前,我国年探明石油地质储量仍将保持较高水平,年均探明10亿吨,石油产量保持在2亿吨水平。
更加注重资源开发的经济性和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实施资源分类分级评价,每五年完成一轮系统评价。四川盆地天然气地质资源量20.7万亿立方米、可采资源量11.2万亿立方米,与2007年评价相比,分别增长了2.8倍和2.3倍,为西南地区能源结构调整和区域经济发展提供了保障。
2010年完成鄂尔多斯、四川等6个重点盆地的评价,2011年完成东北地区的评价,2012年完成新疆地区的评价,2013-2014年,对新一轮全国油气资源评价以来尚未开展过动态评价以及动态评价后资源量有较大变化的油田探区进行了评价。资源量大幅增长的原因主要是勘探工作量的增加和地质认识的深化拓展了勘探领域,技术进步降低了资源的门槛。
课题组相关人员及新闻媒体也参加了此次会议。此外,鄂尔多斯、塔里木等盆地天然气资源量也有较大增长。2015年,作为十二五的收官之年,对已经动态评价过的盆地或地区进行系统梳理汇总,对页岩气、致密油气和煤层气等非常规油气资源进行重点评价,在此基础上,形成对全国油气资源潜力的新认识。与2007年全国油气资源评价结果相比,石油地质与可采资源量分别增加了64%和42%,天然气地质与可采资源量分别增加了158%和127%。累计探明地质储量5441亿立方米,探明率仅0.4%。四是油气勘探开发难度逐步增大。
通过页岩气等非常规油气勘查开发示范基地建设,深化基础地质理论研究,推动重大共性关键技术的应用示范。超过35%的天然气资源分布在低渗储层,25%位致密气,20%以上位于海域深水。
二是加大油气地质调查评价。全国油气资源评价成果及认识是:一是我国油气资源总量丰富。
从资源基础看,全国待探明石油地质资源量885亿吨,待探明天然气地质资源量77万亿立方米,可供勘探的资源潜力大。全国埋深4500米以浅页岩气地质资源量122万亿立方米,可采资源量22万亿立方米。
二是重点地区天然气资源大幅增长。天然气地质资源量90.3万亿立方米、可采资源量50.1万亿立方米,探明率14%,处于勘探早期。其中,超过35%的剩余石油资源分布在低渗储层,25%位致密油和稠油,20%分布在海域深水。重点开展新区、新领域、新类型油气基础地质调查评价,为后续勘探提供靶区,引导石油公司和社会资本商业投入。
综合考虑天然气、煤层气和页岩气,预计2030年之前,我国天然气探明地质储量还将处于高峰增长阶段,年均探明储量7000亿立方米,天然气产量保持较快增长,到2020年,全国天然气总产量为2100亿立方米,2025年为2600亿立方米,2030年达到3000亿立方米,有力推动能源结构优化和环境治理改善。近年来,我国在复杂地表地质条件下的物探、钻井、甜点识别、多级压裂等油气勘探开发技术取得重要进展
鉴于由沿岸八国组成的北极理事会在北极地区治理中的中心地位,在提出申请7年之后,2013年中国正式成为北极理事会观察员国。俄罗斯政府的力邀无疑为中国正式参与北极航道开发提供了难得的机遇。
对于中国来说,北极航道是连接主要贸易伙伴欧洲与北美国家的便捷通道,相对于传统航道可以节省约1/3以上的航程与时间,有效降低运输成本,避免潜在的安全与战略风险,并拓展能源进口来源渠道,随着时间推移将有更多中国商船和货物使用北极航道特别是东北航道。加大对适应北极地区条件的航运技术、远洋船舶和基础设施建设的准备力度,提前筹划人才、技术与资金等配套服务。
2014年9月中国就发行了《北极航行指南(东北航道)2014》,2016年4月发布《北极航行指南(西北航道)2015》,相继发行的两份指南构成中国版的北极航线使用说明书,说明中国正为利用北极航道开展技术与政策准备,对北极航道的重视度正不断上升。在油价持续低迷的背景下,成本高昂的北极能源开发暂时冷却,但北极航道的开发利用却持续升温。(作者为上海外国语大学中东研究所助理研究员)。充分考虑北极航道开发对全球及中国海运与贸易格局的影响,做好沿海地区港口开发与开放布局调整,包括东北地区出海通道建设。
沿岸国家围绕北极地区能源与航道的争夺战加速升温,圈地、开发、视察、军演等轮番上演,冰天雪地的北极地区呈现出日益上升的热度。如果中国积极参与北极航道开发,将对世界贸易与经济格局带来重大影响。
先是2月美军在北极地区进行为期5周的潜艇演习,同时还和北约盟国投入1.6万兵力在挪威开展军演。俄罗斯认为,仅靠本国实力无法开发北极,而且只有中国才能保证北极航道的货物运输量,因此希望与中国在此方面进行合作。
另一方面,应鼓励中国船只使用北极航道。今年,俄罗斯力邀中国参与北极航道开发,为中国提供了重要契机。
发布评论